教育心理學的考試內容有很多,所以考生最好有根據考試大綱去復習,這樣復習起來會高效很多。下面,小編整理了自考《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節概述了中學生的心理發展
一、心理發展
1、定義: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中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2、特點:①連續性和階段性;②方向性和序列性;③不平衡性;④差異性
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1、青春期(11,12-14,15,初中)
特點: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充滿了獨立與依賴、意識與幼稚的矛盾。
②抽象邏輯思維占據主導地位,但仍以具體形象為支柱,出現了反思性思維;
③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所發展,但具有片面性和主觀性;
④心理活動的隨機性顯著增加,能夠長時間集中學習,隨意調整自己的行為;
⑤具有成人意識和強烈的獨立意識;
⑥關心自己和他人的內心世界,社會高層情感迅速發展;
⑦道德行為比較自覺,但自制力不強。
2、青少年(14-15歲)
特點:
①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還是社交上,他們都與成年人關系密切
②隨著智力的成熟,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思維向理論思維轉變,產生了辯證思維;
③社會先進情感深刻發展;
④然而,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之間存在著沖突;
⑤意志堅定和行動意識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三、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意義
(1)研究準備
1、定義: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學習的適應性,即在學習新知識時促進或阻礙學生學習的個體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
2、學習準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
3、學習準備不僅影響新學習的成功,而且影響學習的效率。學習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新的發展為進一步的新學習做好了準備。(動態)
(2)臨界期
1、提出者: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斯
2、定義:它是個體早期生命中相對較短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些刺激特別敏感。在這段時間之后,同樣的刺激對它幾乎沒有影響。例如,2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4歲是形狀感知的關鍵時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
3、抓住關鍵時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節中學生認知發展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1、代表:皮亞杰
2、內容:①兒童的認知發展伴隨著同化認知結構的不斷重構,形成了以同一順序發展的幾個時期或階段;②邏輯思維是智慧的最高表達。③從嬰兒到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知覺運動、預操作、具體操作和正式操作。
1)感覺運動期(0-2歲)
特點:情與行的分化,后期思維開始萌芽
2)術前階段(2-7歲)
特點:各種感性運動圖式開始內化為表象或意象模式,用形象符號代替外在事物;思維受直觀表象的束縛;思維特征:一切事物都是生命;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是相對的、不可逆的。
3)具體操作階段(7-11歲)
特點:思維是可逆的,可以進行邏輯推理;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思維還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
4)正式運營階段(11-15歲)
特點:思維以命題形式存在;能用假設演繹推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具有抽象邏輯思維;具有補償性可逆思維
以上就是關于“自考《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的相關內容,如果你對自考還有其他疑問,或有提升學歷的相關需求,皆可找我們的在線老師咨詢,與老師線上一對一溝通更能準確高效解決問題。
自考報名,獎學金領取,自考加分政策,往年真題。咨詢在線老師就可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