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真題及答案
26、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答:在經濟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導地位。在政治上:實習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在社會結構上,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制度。
27、辛亥革命失敗后……的斗爭
答:(1)“二次革命”
(2)護國戰爭
(3)第一次護法運動
(4)第二次護法運動
(5)組建中華革命黨
(6)護國運動
28、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位于廣州東山恤孤院路后街31號(現恤孤院路3號),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出席大會。陳獨秀主持會議并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報告。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準備。
29、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內容有:1.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關于經濟政策的決定》等文件,2.發表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對外宣言》和《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告全中國人與勞動民眾》。3.大會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并選出63人為中央執行委員。
30、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其中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度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度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經濟成分是三種:國營經濟、個體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
三、論述題
31、戊戌維新變法的歷史意義
答:(1)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面對19世紀末帝國主義陰謀瓜分中國的嚴重危機而發動和領導的愛國救亡運動。
(2)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學習西方以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改革運動。
(3)戊戌變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猛烈地沖擊了封建主義舊學,在思想領域起到了民主啟蒙作用。戊戌變法是近代新文化的起點。
32、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各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的主要變現
答:(1)同共產黨一起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獨裁政策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拒絕參加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反對國民黨炮制的憲法。
(3)積極參加和支持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
(4)在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并且取得節節勝利的形勢下,1948年初,各民主黨派都公開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邊,同共產黨一道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
(5)重慶國共談判和政協會議期間,各民主黨派作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產黨一起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獨裁政策,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6)民主黨派的許多成員積極參加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民盟李公樸、聞一多,杜斌丞等為此被國民黨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