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00323)西方行政學說史真題及答案
更多自考真題及答案,可以關注“四川自考真題”欄目,也可以聯系在線老師免費獲取全套真題及復習方法!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現代行政學的開創和形成時期為
A.18世紀末
B.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
C.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
D.20世紀末
2.泰羅指出,構成科學管理結構上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索是任務和
A.獎金
B.權利
C.榮譽
D.職責.
3.1901年,泰羅改變方向,將其注意力從科學管理的技術方面轉向了它的社會結果,特別強
A.效率問題
B.勞工問題;
C.教育問題
D.目標問題
4.在法約爾看來,管理職能中的組織所要建立的企業的雙重結構是指
A.物質和社會的雙重結構
B.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結構
C.個人和社會的雙重結構
D.物質和個人的雙重結構
5.在法約爾看來,“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
A.集中
B.控制
C.反饋
D.監督
6.在官僚制組織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A.權力運行機制配置
B.崗位職責配置
C.組織結構體系
D.專業技術知識
7.傳統型統治最為普遍的形式是
A.世襲制
B.長老制
C.家長制
D.禪讓制
8.在古立克的筆下.理想政府的首席行政官應該
A.實施控制
B.主持計劃
C.強調監督
D.注重協調
9.福萊特認為,群體過程受到兩大原則的影響,即互相滲透定律和.
A.系統學說
B.整合學說
C.整體學說
D.杜會學說
10.福菜特把“針對某一特定目標的權力運用”稱為
A.統治
B.權威
C.命令
D.控制
11.被譽為“組織理論之父”的是
A.書伯
B.梅奧
C.西蒙
D.古立克
12.從組織的發展來看,在形成正式組織后,接下來的一個發展階段是
A.制度化組織
B.非正式組織
C.法定型組織
D.多元化組織
13.巴納德認為,組織中的激勵系統是一種引誘人們樂于協作的功能,其結果是
A.組織協作
B.組織控制
C.組織權力
D.組織權威
14.建立決策前提的中心手段是
A.信息的收集
B.權力的確立
C.權威的行使
D.觀念的明晰
15.西蒙用管理人(也即滿意人)概念來取代在決策中尋求最大化的
A.社會人概念
B.單位人概念
C.經濟人概念
D.行政人概念
16.行政生態學、比較行政學和發展行政學的創始人是.
A.里格斯
B.巴納德
C.諾斯
D.卡斯特
17.首先對意識形態進行系統的經濟分析的是
A.布坎南.
B.卡斯特
C.巴納德
D.諾思
18.里格斯認為,影響一個國家行政的第一位因素是
A.政治要素
B.社會要素
C.經濟要素
D.文化要素
19.西蒙認為,手段一目的鏈中最高層次的運作目標是
A.價值指標
B.效益指標
C.生產指標
D.協調指標
20.林德布洛姆把所有決策參與者區分為兩大類,即
A.直接決策者和普通公民
B.直接決策者和間接決策者
C.領袖人物和普通公民
D.直接決策者和精英人物
21.威爾達夫斯基認為,研究預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
A.人性
B.經濟
C.社會
D.政治
22. 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自那時起進入一個較全面的改革過程,這一改革聲勢浩大,范圍廣闊,形成了后來的
A.新公共行政
B.新公共服務
C.新公共管理
D.新行政管理
23.傾向于把公共行政定義為“應用于國家事務的一門藝術和科學”的是
A.威爾遜
B.沃爾多
C.福菜特.
D.凱特
24.卡斯特通過考察、分析組織管理思想的演變過程,指出理解組織、組織理論的關鍵是
A.演繹方法
B.歸納方法
C.權變方法
D.系統方法
25.卡斯特認為,構成組織中的社會心理分系統的是
A.社會關系中的個人
B.組織中的小群體
C.非正式群體
D.特定的工作小組
26.布坎南認為,要改進政府一政治過程,首 先必須改革
A.人事
B.規則
C.體制
D.理念
27.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結論是,資本主義經濟問題的根源不在于經濟領城,而在于
A.文化傳統
B.社會結構
C.政治過程
D.官僚體制
28.里格斯把“功能擴散"的杜會稱為
A.術射社會
B.融合社會
C.棱柱社會
D.復合社會
29.諾思提出有關國家的“暴力潛能”分配論,認為暴力潛能在公民之間進行平等分配,便產生
A.合作性的國家
B.剝削性的國家
C.掠奪性的國家
D.契約性的國家
30.凱登指出,隨著新時代的米臨,一個成功的公共行政人員應該掌提并不斷完善三個方面的技能,即戰略性的思考技能.催化性的領導技能以及
A.多文化的學習技能
B.多元化的溝通技能
C.多面向的控制技能
D.全局性的協調技能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福萊特認為,領導的功能應該有
A.控制
B.監督
C.協調
D.決定目標
E.預測
32.西蒙將理性分為
A.客觀理性
B.主觀理性
C.個人理性
D.組織理性
E.有意識的理性
33.進行非正式合作的各方在進行努力時,通常遵循著一些行事規則,林德布洛姆把這些規則歸納為
A.互惠規則
B.尊重其他議員的合法權利
C.立場改變預先通知
D.公開反對
E.退出
34.從結構層次上看,卡斯特認為可以把管理系統分為
A.心理分系統
B.協調分系統
C.作業分系統
D.戰略分系統
E.技術分系統
35.公共選擇理論的方法論被布坎南歸結為
A.個人主義
B.經濟理性
C.交易政治
D.國家主義
E.有限理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等級制度(法約爾)
37.戰略分系統
38.尋租活動
39.工時研究
40.波紋效應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福萊特提出的實現成功的整合的具體做法。
42.簡述梅奧對群氓假設的駁斥。
43.簡述巴納德提出的有效行使組織權威的四種條件。
44.簡述卡斯特有計劃的組織變革過程的五個環節。
45.簡述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分支方法的特征。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泰羅的科學管理的局限。
47.試述麥格雷戈人事管理理論中論人的需求。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B 2.A 3.B 4.A 5.B
6.D 7.A 8.B 9.C 10.D
11.A 12.B 13.D 14.C 15.C
16.A 17.D 18.C 19.A 20.A
21.D 22.C 23.B 24.D 25.A
26.B 27.C 28.B 29.D 30.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CDE 32.ABCDE 33.ABCD 34.BCD 35.ABC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
等級制度即層級制度,就是從最高權力機構直至低層管理人員的領導系列。等級制度是法約爾管理論的核心。
37.
戰略分系統是管理系統的一個結構層次,主要任務是根據環境的投入制定出整個組織的戰略,從而使組織適應外部環境,并努力完成既定目標。
38.
尋租活動是指人類社會中非生產性的追求經濟利益活動,或者是指那種維護既得的經濟利益或是對既得利益進行再分配的非生產性活動。
39.
秦羅給工時研究所下的定義是:“工時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對完成一件工作應該用的時間進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對完成工作的實際時間進行研究,僅僅研究對一個工人完成一件規定任務的時間作出統計,這并不是工時研究。
40.
由于每一項新政策都必然和其他政策有關,出乎意料的后果越來越在所難免。一批新政策的出臺,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卻往往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凱登稱之為“波紋效應”。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
為了實現成功的整合,可以考慮如下一些具體的作法:
(1)要意識到這些機會的存在;
(2)要把分歧放到桌面上來;
(3)注意力要放到意義重大的而不是戲劇性的問題上:
(4)把一些牽涉面較廣的問題分細一點,個別處理解決:
(5)鼓勵不同的利益多多接觸,多多交流。
42.
梅奧企圖通過下述論點來駁斥李端圖的群氓假設:
①重要的是同其他人協作,而不是一群無組織的烏合之眾互相進行競爭;
②所有的人都為保衛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而不是為自己的個人利益而行動;
③重述霍柔實驗的發現,思維受感情的指導較受邏輯的指導更多,即霍柔研究發現團體協作和團體感情超過了講求效率的邏輯。P125
43.
簡述巴納德提出的有效行使組織權威的四種條件巴納德指出了四種有效行使組織權威的條件,所有這些都強調下屬在權威關系中的作用、以及有效的溝通的重要性。即:
①下屬必須懂得命令:
②命令必須同組織目標相一致:
③下屬相信命令與其個人利益相符:
④具有執行命令的能力。考慮到對下屬看法的強調,溝通在權威的行使中扮演著一種關鍵的作用。
44.
卡斯特認為,有計劃的組織變革過程可以由下列環節組成:
一是感知問題,即承認變革的必要性:
二是問題的意義,包括目前的條件、期望的條件;
三是解決問題,包括制定備選方案、評價備選方案、選擇行動計劃、確定改革成效的計量尺度:
四是實施改革的行動步驟:
五是組織更新,包括組織的反省、批評、跟蹤監督等。P323
45.
在對根本方法進行批評的同時,林德布洛姆提出了他贊賞的第二種方法,即分支方法。他把分支方法的特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對必要行動的經驗分析兩者不是截然不同的,而是密切相關的。
(2)既然手段和目的不能分開,那么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就是不恰當的,或是有限的。
(3)檢驗最佳政策的典型方法是,政策分析家是直接對某一項政策取得一致意見的,但他們并不認為這是達到某種一致目標的最適當手段。
(4)分析的有限性,包括會忽略一些可能發生的重大后果、一些可能采取的重要備用方案,以及一些受影響的價值因素。
(5)進行比較,從而減少對理論的依賴。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
(1)泰羅的科學管理建立在經濟人的人性假設上。泰羅假設一般工人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參與組織,其目的是為了錢,而對錢這一自我利益的追求相對不受情感和態度的影響。這一觀點顯然是不完整的。后來的研究表明,組織中的個人行為受到大量泰羅認為與生產力無關的變量(包括社會的和心理的因素)的影響。
(2)泰羅的科學管理只考慮組織內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對組織的影響。
(3)泰羅的科學管理注重對效率標準的追求,忽略了為社會服務的道德觀念。
(4)泰羅的科學管理本身有些內容的“科學性”也是有問題的。
47.
(1)眾所周知,一個人如果食不果腹就容易生病。所以如果人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話,其后果就會在行為中表露出來。
(2)當一個人的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這些需求就不再會激勵他的行為了。
(3)一旦管理部門滿足了下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調動積極性的重點就轉移到社交需求,或自尊需求了。
(4)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將會不斷地要求更多的金錢。于是對管理部門來說,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通過更多的物質利益和服務以使得不到滿足的那些需求可以得到有限的滿足。